胡珊珊律师
法律风险定义:企业因经营活动不符合法律规定或者外部法律事件导致风险损失的可能性。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难免遭遇各种风险,其中最重要也是破坏性最大的就是法律风险,一旦爆发,轻则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重则危及企业生存。据统计,欧美发达国家企业平均寿命为40年,日本为30年,而我国企业平均寿命仅为6.3年,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缺乏法律风险管理的投入、培训和服务。在发达国家,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与企业的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一样,已经成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
风险1: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劳动报酬,从用工第二个月起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支付劳动者每月二倍的工资。
风险2:形成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依法直接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律师建议:
用工之后,企业必须在一个月之内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如果企业提出签约而员工拒签的,企业应当立即与之解除劳动关系,并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否则超过一个月,即使解除也面临支付经济补偿金的风险。
二、员工不辞而别的法律风险
员工擅自离职,企业大都不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及时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一旦员工回来主张工资、加班费、经济补偿等,大多企业都面临着败诉的风险。
律师建议:
企业一定要认真谨慎、规范细致的面对此种情况。首先,以书面形式送达通知书,限定员工在指定期限内回公司上班,并提出逾期不回来上班的处理措施;其次,当员工擅自离职达到可以解除合同的标准时,企业应当及时行使劳动合同解除权,并以书面形式送达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通知其前来办理工作交接和离职手续。
三、 规章制度存在的法律风险
提示:违反“民主程序、内容合法、公示告知”三要素而没有法律效力。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企业制定的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决定重大事项,必须经过民主程序并向员工公示,否则不可以作为规范、限制员工的合法有效依据。如以此来辞退员工,不但辞退行为会被认定为违法,还要按照双倍赔偿员工经济补偿金。另外,企业规章制度的内容不能与法律法规相悖,否则无效。
律师建议:
规章制度是企业各方面管理的重要文件,也是仲裁和法院裁判时的依据。严格依法指定一套规范、严谨、细致的规章制度是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完成的大事。
首先,制定主体必须明确为企业,如以办公室或部门的名义制定发布,发生纠纷时不能被采用;
其次,内容不但要合法,更要合理;
第三,制定时必须履行民主程序,经职工代表人大会或全体员工讨论,经平等协商确定;第四,制定后必需向员工公示。
以上过程都需要保存好凭证,否则纠纷发生时,仲裁庭或法院将不采信规章制度的规定。
四、高管人员违反忠实勤勉义务的法律风险
法律规定:《公司法》第148条:“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
高管人员禁止性行为:不得挪用公司资金;不得将公司资金以非本公司名义开立账户存储;不得将公司资金借贷他人或以公司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不得从事自我交易;不得利用职务谋利;不得收取贿赂或某种利益;不得擅自披露公司秘密。
法律后果:
公司对失信高管的归入权、损害赔偿权、质询权、诉权。高管人员相关行为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一个: 民工、包工头、建筑公司—纠缠的用工关系
电话/传真:0817-8117777
邮箱:huibolawyer@126.com
地址: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滨江南路二段78号宏凌中心23F
Copyright © 2019 蜀ICP备19018250号-1